1499首中国儿歌,几代人的童年都在这个新年盒子里了
新年将近
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
各种各样的新年礼盒
看了花眼的时候
这个朴朴素素却沉甸甸的盒子
却一下子让编辑部眼前一亮
朱介凡+蔡皋强强联手
集结了消失的那些中国儿歌
超美的百子纳福图
还有好看有趣的儿童抽绳背包
充满童稚又不失神级审美
和所有新年礼盒都不一样
反正当我拿到手之后
光是蔡皋老师那副百子纳福图
就已经被惊艳了好久
更何况还有地道中国味道的儿歌
让我们一秒钟
就回到了旧时光
这是第一本
对中国儿歌有体系的纂述著作
也是第一本
有了对儿歌历史和生活背景的释说
茫茫岁月更迭
几代人的童年
都在这里了
心急的小伙伴
可以先入手
重回失落的旧时光
藏在书画里的中国年味
1930年,民间文艺研究者朱介凡先生,开始进行中国谚语的搜集、整理、研究与纂述。
在历时40多年遍寻史料、田野考察的后,1977年,朱介凡先生的著作《中国儿歌》由林海音女士创办的台湾纯文学出版社出版。
46年后的2016年,前媒体人涂涂创办出版品牌乐府文化,他热爱着根植于土地的故事与歌谣,他相信代代流传的故事与歌谣,拥有着永恒的力量。
1977年原版《中国儿歌》书影
朱介凡编著 台湾纯文学出版社出版
谁想到,这本书的版权,一找就是3年多。
3年里,多方联络,信息均石沉大海。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于1995年关停,朱介凡先生也于2011年去世。
2019年底,《中国儿歌》的版权联络工作已在几近放弃的边缘,那个多次未打通的电话终于在某个下午被意外的接听,于是才有了今天这本简体字首版的《中国儿歌》。
朱介凡 编著
封面插画 蔡皋
内文插画 小满
乐府文化出品
2022年1月上市
复活一首儿歌
就是复活一段童年记忆
早年间,学龄前的儿童不是交给幼儿园、托儿所的,是在家中由母亲、祖母抚育教养。
那时候并无“儿童教育”之说,孩子们从儿歌、故事等口传文学、日常的生活游戏中学习——彼时的儿歌中富含语言、常识、道德等方面的教养内容,因此林海音女士称:
“中国儿歌就是一部中国的儿童语意学、儿童心理学、儿童教育学、儿童伦理学、儿童文学……”
现如今,儿童的教养已经不再依靠家族内的随机养育,儿歌也不再是口传文学,成为需要打捞、捡拾的文献——但幼儿园的教育体系当中,儿歌成为教学素材,仍旧是常规课程设计重要素材。
小朋友们念着“小白兔,白又白”,手指在头上比出兔耳朵的造型,因此认识了兔子。在朱介凡先生打捞的中国儿歌当中,我们发现了更多拥有着古典美的儿歌。
比如这首:
麻雀儿,飞过堤,口里衔的西瓜皮。
前头走的大舅妈,后头跟的小幺姨。
一个调皮的小孩儿蹦蹦跳跳地走在田垄上的形象跃然纸上。
这首儿歌使用了中国古典文学当中的高级“技法”:赋比兴中的“兴”。以“麻雀儿,飞过堤”为起兴,并且一语双关,以“麻雀儿”同时借指儿童自己。
口里衔着西瓜皮的主人公本“公”,正是大摇大摆走在乡间小路,哼着儿歌的小娃儿自己呀!——这首儿歌“充分体现了儿童本位观”,同时又不露声色地普及了中国传统的亲戚关系。
这样的儿歌,在朱介凡先生的《中国儿歌》中,比比皆是。1499首儿歌,来自中国各地县志、史料、文集,还有大部分来自民间一手采集。每个人,都会从其中读到自己的童年。
在其中可以看到对自然、童蒙、农耕、生活的咏唱,它们和中国人旧日的生活是那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。儿歌将农人们对自然的观察、孩子们的童心纤毫毕露地展现出来:
小蚂蚱,一头灰,背里捎裢去说媒。
说给谁?说给蝴蝶他妹妹。
燕子燕沙沙,特来到你家,
不吃你米,不吃你谷,
借你梁下作一个窝,
柿……
支星星儿,过月亮儿,
早晨起来穿衣裳儿。
太阳太阳过河来,阴凉阴凉过河去,
那边那边鸡屎臭,这边这边糯米香,
过来,过来,给你一点尝尝。
儿歌把日常生活变成一件件充满仪式感的事:
小孩吃鱼,给鱼刺卡住了:
横画,直画,即食,即下。
小儿食鱼,给鱼刺卡住,使吞一口饭,并先在饭团上以手指画一“井”字,念此歌,刺即可吞下喉管,而滑进肠胃,终被消化,或为唾液与胃酸所溶蚀,随粪便排泄出来。原来鱼刺初被卡住,小儿心神紧张,愈紧张,刺愈鲠在那儿;念歌与画符咒的动作,产生移情作用,可使他咽喉松弛下来。
小孩初学站立:
贴碑儿,贴碑儿,
靠背儿,贴背儿,
长大,成人儿。
儿初学站,大人教其贴壁直立,一面唱此歌祝贺,逗笑之。
小孩跌倒了:
疙瘩疙瘩散散,别教姥姥看见。
乃至尿床、洗澡、摔伤、受惊……一一皆有对应的儿歌。我们的童年,就在母亲这样轻轻柔柔的吟唱中,咿咿呀呀地长大了。
地道中国味道的儿歌
和人间世相
朱介凡先生1912年生于湖北武昌。他毕生致力于谚语、俗语、民俗学研究,是一位真材实料的民间学者。
1942年,拜师黎錦熙,受教谚语研究;次年拜师顾颉刚,请益民俗学、俗文学方面的研究。“儿歌”便是朱介凡先生在搜集、研究谚语时遇到的另一个母题。
《中国儿歌》的特别之处,有三:
这是第一本对中国儿歌有体系的纂述著作;
所选儿歌均为质量上成之作;
对儿歌进行了有关历史事相与生活背景的释说。
因此,《中国儿歌》保留了地道中国味道的儿歌和人间世相,其中很多是我们的童年记忆,更打捞了很多失落的传统儿歌,全面传承着中国人的历史、记忆与情感,葆有各地方言所浸润的中国文化和精神。
这1499首儿歌,正是中国儿歌的黄金时代传承下来的生动作品,这些内容贯穿了幼童生活的方方面面:摇篮曲、育儿经、生活习惯、童话故事、儿歌游戏、语言训练,以及无尽的想象力和中国文化里独有的幽默感。
不仅如此,这些往往由家中女性传承下来的歌谣,她们把中国人的精神、万物的奇趣、人生的滋味用儿歌念给孩子听,更将母爱以天真童趣的音韵永远留存。
实际上,朱介凡老师并不乏同行者。
与朱介凡先生向过去打捞一样,中国原创绘本泰斗级艺术家蔡皋老师,也一直在向童年汲取养分。在蔡皋老师创作的一系列绘本作品中,我们一再与民间、土地的故事相遇,与孩童、旧时光相逢。
因为对幼年儿歌念念不忘,蔡皋老师将之为今天的孩子画下来。
从最早的儿童绘本《月亮走我也走》《月亮粑粑》,到2021年荣获“最美的书”称号的《记得当时年纪小》。
蔡皋奶奶用传统经折装的样式,写意的笔法,画下了儿歌、童真的世界——不仅给孩子,也给曾经是孩子的所有大人们。
在创作绘本的同时,蔡皋老师一直在画着孩童,画着记忆里的故事。2015年至2017年之间,蔡皋老师创作了一个系列的“百子图”,用水墨将童真留存。
2017年,蔡皋老师创造性地将自己的百子图作品,与中国人最热爱的传统“福”字相结合,完成了年画作品《百子纳福图》。
充满中国味的红与绿,六个小娃娃成双成对,提灯敲鼓,再加上苹果、鲜花、葫芦、云朵,喜气洋洋,都在一个大大的“福”字里,是专为“写福、祈福、送福”而画。
如此重量级的学者和艺术家,都将目光投注于来自过去的、乡土的、童真的中国儿歌,他们一起,做着传唱中国儿歌的努力。
因此,设计师晓晋,选用蔡皋老师的《我们的故事》画作,设计了《中国儿歌》的书封。
中国儿歌需要传唱,需要延续,书名与儿歌在封面如同被唱出来一般排布;画中两个纯真孩童,传递着风筝,游戏从封底玩到封面,风筝线则从封面延续到封底。
朱介凡先生的中国儿歌碰撞蔡皋老师的中国画,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盒充满了中国年味的新春礼盒:
礼盒中有全新上市的朱介凡编著《中国儿歌》图书一册,并附赠经折装儿歌绘本一册,方便亲子共读:
真有福呀·中国年味新春礼盒——真的有福!蔡皋老师的《百子纳福图》,正是春节请“福”的不二之选!
画布采用油画布上高清艺术微喷的工艺,最大限度还原蔡奶奶画作的色彩神韵;画轴采用柚木磁吸制作,与画风相配,同时方便悬挂;纸筒采用红色特种纸烫金,新年气氛浓郁。
我们还特别设计了“儿歌红包”——从朱介凡老师复原的中国儿歌中,精选趣味十足、生动幽默的8首,印于红包之上。
延续图书封面中蔡皋奶奶所创作的儿童嬉戏图案,别致有趣,充满祝福和亲切的情谊,让人爱不释手,也令“恭喜发财,红包拿来”充满了活脱脱的童真与年味。
最后,将所有礼物尽收囊中,设计师晓晋特别设计了儿童嬉游抽绳帆布背包,过大年装礼物、收红包,小朋友拥有了自己的专属福袋。
以蔡皋老师的儿童嬉戏图为主题,以中国人热爱的明黄色为主色调,与其他礼物的红色形成映照,充满中国年味,又不失新国潮的趣味。
附赠“真有福呀”不干胶贴纸:开盒见福,新年讨个好彩头!祝您新年真有福呀!而且这里面——真的有福!
扫码入手
这套历史课程也超推荐给大家
首发白菜价,冲